首页少女互动素人妇人互动 47本笔记、2341场讲座,一位普通上海老人的阅读历程

素人妇人互动 47本笔记、2341场讲座,一位普通上海老人的阅读历程

admin 05-09 18:30 31次浏览

“我只是上海一名普通市民,这些读书笔记或许没有多大价值,但它们展现了全民阅读的一个普通缩影。我自己也是上海全民阅读推广的受益者。”

自2011年退休以来,上海邮电行业的郑女士积极参与各种讲座,累计参加了2341场,其中线下1341场,线上1000多场。12年来,她积累了满满47本的读书笔记。这些讲座由不同讲师主持,地点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记录详略不一。

5月8日下午,郑女士将这些珍贵的笔记捐赠给她常光顾的静安区图书馆。在这里,她参加了39场讲座。静安区图书馆联合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长青文化专项基金举行了捐赠仪式及座谈会,旨在展现市民阅读习惯从“被动借阅”向“主动研习”的转变,并探讨在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社会角色的重塑,为推动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升级集思广益。

“听讲座做笔记,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帮助自己理解知识。”在活动中,郑女士分享了她的阅读和学习体会。她表示,退休后有更多时间参与这些活动,就像鱼儿畅游大海,尽情吸收养分。虽然现在体力和记忆力不如从前,但在大家的鼓励下,她依然充满信心继续投身“全民阅读”,提升自身素养。

郑女士

二十多年来,上海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实体书店、优化公共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市民的共识与行动。

“全民阅读是一条信息与资源的链条,从作者到出版社、报刊、书店,再到图书馆,最终落实到读者手中。没有读者的参与和热情,前期投入就没有意义。我们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理解他们在全民阅读中的关键作用,持续改进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效果。”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如是说。

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告诉澎湃新闻,郑女士的读书笔记“具有超越官方记录和新闻报道的个性与细节,是宝贵的特殊文献。这些笔记不仅反映了她个人十多年的阅读历程,也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生动档案。静安区图书馆收藏这批笔记,体现了慧眼识珠,为公共文化服务开辟了新的文献渠道,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现场交流

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空间,图书馆正经历从“藏书场所”到“知识枢纽”的转型,从“借阅服务”到“文化启迪”。如何在科技浪潮中重新定义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通过多元化服务激发全民阅读的内在动力,为“书香上海”“人文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成为此次座谈的重点议题。

上海图书馆前副馆长、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王世伟指出,图书馆应在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间找到平衡。在他看来,郑女士的笔记是“纸质文献的珍贵代表”,呼吁加强对市民原始文献的抢救性收藏。

上海一直以丰富的讲座和阅读文化活动,滋养市民生活。上海市档案馆原副馆长邢建榕强调,讲座具有互动性强、答疑解惑的优势,听众对内容的接受度高达75%,远超传统阅读的20%,堪称高效阅读的典范。


隐私跨国直播聊天 带孩子去重庆旅游五天四晚要多少钱,重庆五日游行程,驴友必看 隐密深夜后续 一场演出 展示1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
相关内容